20年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干苏村是个极端贫穷的村子,沙区、偏远、生产条件落后是致贫的“标签”。“曾经我们村特别穷,外村的姑娘都不嫁我们村。”干苏村党支部书记曹凤付回忆起当年的事无比心酸。
谁也没想到,栽培沙地西瓜,给干苏村带来了年产量1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让乡民过上了幸福日子。
乡民李晓龙便是栽培沙地西瓜的最早受益者,在那个时代,成为了干苏村第一批“万元户”,并摇身一变成为了种瓜的“老板”。
本年42岁的李晓龙已有近20年的种瓜史,早在2005年沙地西瓜引入之初,他就跟着种起了西瓜。
“当年种5亩地西瓜,净收入1.6万元,当年一下就成了‘万元户’。”李晓龙回忆起当年,依然难掩振奋,“其时就买了一辆摩托车和三轮车。”他大笑起来。
李晓龙介绍,第一次种西瓜那年,他还种了10亩地玉米,3000块钱,底子不够花,是种西瓜让他过上了充足的日子。
2008年,李晓龙逐渐扩展栽培规划至20亩,并雇佣了3名工人。虽然商场动摇,他仍收成了5万元,完成了从“农人工”到“农人老板”的富丽回身。
2010年,李晓龙花了13万元,把当年花7000元买的土房换成了宽阔亮堂的4间大砖房。尔后,李晓龙相继增加了轿车、农用拖拉机、大型机车等巨细车辆7台,总投入超越百万元。现在,李晓龙除了栽培西瓜,还通过农机务工,每年带来10余万元的收益。
在野外的一处沙坑里,一片西瓜长势正旺。地头,是一座简易工棚,里边有三位女工正在做午饭。
“专业的事还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我年年都会从海南那儿延聘专业的技能人员做田间管理,保证西瓜质量上乘。”李晓龙指着工棚里的人说。
“本年我们这边的瓜价是十年一遇,现在的价格每斤到达了2元,我这50亩瓜收入估计能到达100万元。”李晓龙开心肠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除了上一年亏本,近几年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
“本年冬天还要去海南学习,技能必须得跟上”。李晓龙说,干栽培业就得学好技能,技能是收入的保证。
曹凤付介绍,通过近年来国家项目的扶持和投入,干苏村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极大改进,也开展了一些特征栽培,本年除了1200亩无籽西瓜,还栽培了400亩红干椒和300亩药材。本年全村总产量有望打破5000万元,其间,西瓜产量可达2000万元。
在奈曼旗,像干苏村这样的村子还有许多,红干椒、甘薯、设备农业等特征产业村不断涌现,助力奈曼旗村庄复兴驶入快车道。(李丽娟)
在奈曼旗,像干苏村这样的村子还有许多,红干椒、甘薯、设备农业等特征产业村不断涌现,助力奈曼旗村庄复兴驶入快车道。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