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安徽蚌埠2月8日电(记者 马姝瑞、李健)空阔的机场上空轰鸣声从天边越传越近,很快地,一架国产运-7型运输机穿云而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2月8日,对正在饱尝“旱魔”检测的安徽来说,蚌埠机场上重复起落的这架飞机含义特殊,它所搭载的重要“乘客”是一枚枚人工增雨催化剂,它所履行的使命是直上四千米高空播撒甘霖。
农业大省安徽从上一年10月开端遭受了50年一遇的严峻旱灾,22个市县到达干旱极点气候事情规范,对本年的小麦丰登丰盈构成严峻威胁。
“用飞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覆盖面积大,只需云层的厚度和含水量等条件答应,可以重复起飞,让一切旱区获益。”正在蚌埠机场现场指挥的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刘月成介绍说,“飞机上装载的每一枚催化剂焰条可以播撒25分钟,在不同的风力和分散条件下,播撒后有30分钟到6个小时的反应时刻,而一架次的一般飞翔时刻在一个多小时,可播撒四五个焰条,对缓解旱情将起到及其重要的效果。”
在飞机降落后时间短的补给时刻里,记者看到,履行飞机人工增雨使命的是一架国产运-7型运输机,细长的机舱内面积约有30平方米。机组人员介绍说,人工增雨作业使命对飞机的飞翔高度、间隔都有很高的要求,小型飞机无法做到。
“一般的飞翔都是尽量避开云层和强波动区,但履行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却偏要钻进云层里边去。在云层中,能见度差,只能靠外表,特别是在云中飞翔简单遇到雷电和强对流,风险系数不小。本年,因为干旱来得早,气温低,飞翔中还易引起机身结冰,不利于飞翔安全。”一向随机飞翔的安徽省人工影响气候办公室事务科长吴汪毅告知记者。
为此,空军司令部特别选派了优异的空军指战员驰援安徽,履行此次人工增雨作业飞翔使命的5名机组人员经历都很丰厚,其间飞翔年纪最长的已有32年,最短的也有15年,确保可以满意高效地完成使命。
据统计,从2月7日下午至8日17时,安徽省已经在皖北区域施行了四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00屡次高炮火箭作业,作业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旱区普降3毫米以上的喜雨,最大降雨达9.1毫米。
气象专家表明,13日前后安徽还将有一次降水进程,只需气候条件答应,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还会持续,为旱区带去更多“喜雨”。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