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大棚农膜,西瓜专用膜,大棚膜
产品种类齐全,价格合理,深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ob体育app官网下载

专业生产大棚农膜,西瓜专用膜,大棚膜。TEL:137-0643-1784

甘肃如何破解农田“白色污染”?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024-08-29 来源:PO膜关闭
产品详情

  农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历史困境,为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使用后的地膜如未及时回收,将演变成“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环境构成潜在威胁。面对这一挑战,甘肃如何破局?

  记者近日深入田间地头,探寻我省在破解农田“白色污染”难题上的创新路径与显著成效。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山丹县清泉镇西街村的马铃薯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田,膜下马铃薯长势喜人。

  “前几年,一到丰收季,田地里到处散落着破碎的农用地膜。”山丹县马铃薯种植大户梁永飞感慨道,“如今,种植户们普遍采取高强度加厚地膜及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农田里再也没白色垃圾了。”

  梁永飞解释说,高强度加厚地膜以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和拉伸强度,加之优异的保温保墒性能,不仅明显提升了作物产量与产值,还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解决了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而全生物降解地膜更是环保的典范,它能自然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无需人工回收,避免了传统地膜回收难、回收不净造成的残留问题,还比高强度加厚地膜亩均增产值200元左右。

  梁永飞说:“今年,我种植了1万亩马铃薯,其中4000亩采用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剩余部分则使用了高强度加厚地膜。种植户每购买2公斤地膜,就可以获得政府1公斤的补助,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山丹县农业生态环保站站长郑淑莹介绍,山丹县采取“科研院校+地方”合作模式,开展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出3种适合该县农业环境、保温保墒及降解性能好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聚焦马铃薯、蔬菜、玉米等主要作物,成功创建了多个万亩级高强度加厚地膜和多个千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有效提升了种植户科学使用并回收地膜的意识和能力。

  山丹县只是我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一个范例。自2022年启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以来,我省从高强度加厚地膜使用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两个方向协同发力,去年完成试点地膜推广面积1302万亩,全省共回收废旧农膜20万吨,回收率高达85.34%。

  郑淑莹介绍,在破解“白色污染”的过程中,山丹县农业、市场监督等部门紧密协作,持续加强对农用薄膜全链条监管巡查。集中清理检查了全县范围内的农膜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严厉打击生产、经营、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行为,坚决将非标农膜拒之门外。

  在平凉市,灵台县则对违规销售不合格地膜产品的行为开出了全省首张罚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全省范围内,农膜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执法水准不断提升。从“引导劝导”为主转变为“劝导与处罚”并举的新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共开展了900余次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相关普法宣传活动,并对地膜生产、经销使用环节进行了1000余次抽查。

  此外,我省还构建了完善的农田地膜残留预警监测体系。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包括960个省控监测点和30个国控监测点在内的稳定监测网络,对农田地膜残留量进行密切监测。2023年的监测结果为,全省覆膜耕地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每亩1.3公斤,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要说不好,现在种地还离不了;要说好吧,埋在地里影响收成,烧了还污染自然环境,真是爱不得恨不得。”山丹县位奇镇村民韩明军说,“现在好多了,地膜回收回来要么卖钱,要么以旧换新,农民得实惠,农村环境得改善。”

  现在,山丹县通过构建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实现了从“负担”到“资源”的转身。该县年均农膜使用量达1947吨,当地建立了两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公司及11个回收网点,编织起一张“回收拉运加工”紧密衔接的循环利用网络,确保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

  在位于山丹县城北工业园区的甘肃昊信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废旧农膜经过精心分拣后,被送入造粒生产线,转化为井盖、塑料容器、滴灌带等实用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到工厂的绿色蜕变。企业负责人龙昊介说:“2023年,公司产销农膜3800多吨,回收废旧农膜3000余吨,成功构建了地膜产业链的产、销、回收闭环模式。”

  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唐继荣指出,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建立起127家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及1703个回收网点,实现了主要覆膜乡镇网点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壤与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让昔日的白色垃圾化身为宝贵资源,为我省农业绿色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方式。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