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麦苗返青。3月20日,在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西刘家庄村麦田里,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风俊正在和村民一起检查麦田里铺设的智能灌溉设备滴灌带出水情况,为今年小麦返青灌溉做好了充分准备。
刘风俊说:“眼下,小麦进入了浇返青水、施肥的关键期,这样的一个过程非常有讲究,水肥一体、精准施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为了节约种田成本,推广科学种田,合作社将智能化灌溉设备应用于大田种植管理。“我们这套智能设备让我们种田更省力省时,只要通上电,刷一下卡就能出水。”刘风俊说。
据了解,山东的盐碱地达900万亩,改良盐碱地对粮食安全丰收是一个较好的储备。今年3月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轮作制度对盐碱地综合生产力与生态动能调控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高密市真正开始启动,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专项“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改良高密区域盐碱地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刘凤俊认为,现在种地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看智能化设备推广程度,正是由于有了可靠安全的电,才让我们放手新上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田。
高密市大牟家镇北部区域的农田土壤PH值超过8,属于典型的盐碱地。“盐碱地的土壤表层含盐碱度较高,庄稼种植过程中,需要浇水施肥,浇水的方法适宜采用滴灌,能将水分灌溉到作物的根部,这样容易被根系吸收,能够降低盐碱地的盐泽化程度。”刘风俊说,要是用大水漫灌,能够加速导致土壤的盐分溶解在土壤的水分里再次被蒸发,加剧土壤盐碱化。在他看来,农场推广的智能化灌溉设备就是最好的选择。
高密市地处胶莱平原腹地,常年偏旱。“高密这里十年九旱,自从我们村开始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后,我成了‘缺水大户’,一到春季灌溉的季节就犯愁。现在好了,自从使用这套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后,我如今是名副其实的‘节水大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每亩地节水30%,产量提高15%以上。”刘风俊说,以前一人一天能浇50亩地,现在一人控制滴灌系统,效率翻了两番还多。他还算了一笔账,“前些年,都使用柴油机抽水,现在供电部门安装了农灌设备,用电浇水,一亩地浇两遍水的话,仅需花费五块钱,同样计算使用柴油机泵取水的话,得花三十多块钱,用电灌溉更划算。”
去年以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大牟家供电所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为全镇区域架设10千伏线台,解决重过载和卡脖子问题,提高电压合格率,并把农场架空线路改为地埋线,助力大型农用机械大面积应用,保障了农场灌溉、生产可靠用电。
为保障广大农民春灌用电需求,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成立11支“春灌保电流动服务小分队”,供电服务流动车穿梭在田间地头,积极向农户宣讲春灌安全用电知识,解决农户用电难题,提供电力技术保障和精致服务。
在西刘家庄村麦田边上一排排整齐的农灌供电设备旁,大牟家供电所网格经理杨生俊和迟晓琪正在用钳形万用表对配电设备电流和电压进行仔细的检测,并对主供合作社的10千伏周南线进行特巡。
“每到春耕春灌时期,我们都会对农灌用电线路设备、三级漏电保护器的运作情况、农民们用电接线等进行拉网式检查,排查治理春灌安全用电隐患,解决农户灌溉用电安全问题。”杨生俊说。据他介绍,一到春季,农田的小动物会跑到配电柜里,会造成线路故障。为此,他们对种粮大户的配电柜进行重点检查,查看电缆有无破损,是不是真的存在漏电等隐患,一经发现安全风险隐患,立即协助客户进行整改。
同时,该公司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排机井台区进行在线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置重过载、低电压等不正常的情况,确保春灌期间机井台区运行正常,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贾聚光)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