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知名数码博主 @数码闲聊站 也亮出了截图,表示小米 11 的内测版开始灰度推送 Android 12。
更新日志提示,本次更新为安卓跨版本升级,为降低风险,建议提前备份个人数据。本次更新启动加载时间比较久,启动后短时间之内也许会出现微热、微卡等性能、功耗问题。部分三方应用由于自身未进行版本适配,会影响使用。
据网友@zkying 反映,手机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无限重启问题,有兴趣体验 Android 12 的朋友轻谨慎升级。
谷歌在今年 5 月正式推出了 Android 12,并在两周前推出了 Beta 4 版本,基本确定了 API,开发的人能着手适配了。谷歌之后还发了 Android 12 Beta 4.1 小版本做修复,Android 12 将逐渐趋于稳定。性薄膜行业领军企业
激智科技成立于 2007 年,并于 2016 年 11 月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世界 500 强专业 研发、管理团队共同创办,主要是做显示用光学膜及功能性薄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最赢利和最受尊敬的功能性薄膜公司”,在持续研发及技术创新驱 动下,公司产品品种类型丰富,涵盖扩散膜、增亮膜、量子点薄膜、COP、复合膜(DOP、 POP 等)、银反射膜、3D 膜、保护膜、手机硬化膜、光伏背板、窗膜等,大范围的应用于光电 显示、LED 照明和其他新能源领域,在高端显示用薄膜处于领先地位。
初始发展阶段(2007-2016 年):聚焦光学膜赛道。公司于 2007 年成立,于 2008 年 自主设计组建国内第一条光学膜涂布生产线,成功量产并通过多家客户测试,2013 年 10 月,公司拳头产品增亮膜开始量产,主要以增亮膜、扩散膜为重磅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占率同步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增亮膜和扩散膜头部企业。
平台发展阶段(2017-至今):功能性薄膜平台公司。公2017 年上市,2017 年公司 部署“一轴一带一核心”的发展的策略:以光电行业为主轴,追踪行业最前沿科技和产品发 展,积极进行上下游资源整合,开发功能性薄膜产业带,拓宽薄膜技术应用领域,以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强化技术平台。1)在光学显示膜领域研发突破复合膜、量子点膜等高端产品,继续深耕光学膜领域;2)在汽车领域 2017 年收购紫光科技开拓窗膜市场、车膜市场;3)在新能源领域 2017 年控股激扬新能源开拓光伏背板,2021 年定增拓展光伏封装胶膜;4)培育业务方面,2017 年投资宁波勤邦布局上游基膜,2021 年设立控股子公司天圆 新材料布局 OCA 光学胶等。
股权结构:张彦为公司控制股权的人及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1Q1 末,张彦直接持有公司 20.11%的股份,通过江北创智和宁波激扬间接持有公司 4.7%股份。激扬投资和江北创智均为张彦先生直接控制的企业,系公司为鼓励员工与公司一起发展而设立的员工持股平台。
产品结构:公司当前产品主要为光电领域光学薄膜、光伏背板膜,和汽车用膜等。光学薄膜收入占比最高,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18-2020 年光学薄膜收入 8.8、9.2、 10.8 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 96.7%、84.2%、75.8%,毛利率分别是 25.4%、30.1%、 28.7%。其中 2020 年量子点膜、复合膜等高端显示用光学膜产品实现盈利收入 3.4 亿元,增速 149.8%,收入占比达 23.6%,较上年增长 11.4 个百分点,高端显示技术渗透率提升带动公 司量子点膜、复合膜的迅速增加,为光学膜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并提振产品利润率水平。
光伏背板膜系 2019 年开展的新业务,2019、2020 年收入 1.6、2.6 亿元,毛利率分别是 17.3%、19.1%,收入占比分别为 15.0%、18.5%,背板膜目前已向多家组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 交货,TPO、透明背板等新产品通过晶科、隆基等客户验证及量产交付,未来公司将在新 能源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汽车膜基本的产品为窗膜、PPF 漆面膜等,未来国产新能源汽车蓬勃发 展的趋势下,汽车事业部相关这类的产品增长前景良好,收入业绩贡献值得期待。
业绩情况:公司 2018-2020 年营收 9.1、11.0、14.2 亿元,增速分别为 23.1%、20.7%、 29.6%,近 5 年收入复合增速 23.5%,2018-2020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3、0.65、1.37 亿元,增速分别为-29.4%、51.7%、111.5%,近 5 年利润复合增速 23.3%,2018 年归母净 利润降低主要系当年原材料价格大大上涨挤压利润率所致。2019-2020 年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占 比提升,带动业绩修复,毛利率和净利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21H1 公司实现盈利收入 8.5 亿元, 同比增长 54.8%,归母净利润 0.6 亿元,同比增长 62.4%,预计未来伴随高端产品持续放量,以及窗膜、背板膜、OCA 光学胶等新品收入贡献加大,业绩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盈利能力情况:2018-2020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触底回升,分别为 25.1%、26.1%、 27.4%,净利率为 4.6%、6.2%、10.2%,扣非后 2018-2020 年利润率分别为 3.5%、3.6%、 7.9%。费用率方面,2018-2020 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20.3%,18.5%,17.0%,呈下降趋势。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呈增长态势,近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均有所降低,带动期间费用率整体下降,管控良好。
现金流情况良好:近年来随着竞争格局的改善,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见顶回落, 2020 年应收项 5.7亿元,周转天数 139 天左右。同时,经营性现金流相应好转,2020 年公 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1.5 亿元,净现比 1.1。
公司内核研发驱动,研发投入领先行业。公司 2020 年研发支出 1.05 亿元,同比增长 23.6% , 研发费用率 7.4% ,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 , 2016-2020 年 公 司 研 发出 CAGR=25.4%,高于同期收入复合增速,研发费用率长年保持在 6%以上,在同类上市公 司中处于头部水平。
公司研发高效高质量。公司研发费用中 64%为材料耗费,24%投向了人才招揽(研发人员薪酬和股权支付),大量的材料实验体现出高质量的研发投入,也为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研发经验。公司在高端领域产品的持续研发突破及供货,体现出了公司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
重视人才引进。公司研发人员从 2016 年的 89扩张到 2020 年的 145 人,研发人员 数量占比由 14.5%提升到 22.2%,占比持续提升。核心研发人员出自普立万、冠捷、通用 电气等知名公司核心研发岗位,均有十数年研发工作经验,其他研发人员大多来自各大高校由公司自主培养。2020 年 3 月公司公告最新一期股权激励方案,授予高管和核心骨干 36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当时总股本的 2.32%,股权激励目标为 2020-2022 年扣非净利润 同比增速 15%、13%、12%,人才利益绑定一致。
光学膜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液晶显示(TFT-LCD),液晶显示当前主要使用在于液晶电视、 笔记本电脑、液晶监视器、手机等产品中。液晶显示用光学膜大致上可以分为液晶显示面板光学膜及背光模组光学膜两大类。面板光学膜主要为偏光片及滤光片,而背光模组光学膜则最重要的包含扩散膜、增亮膜和反射膜,一个背光模组通常要“1 张上扩散膜+2 张增亮膜+1 张 下扩散膜+1 张反射膜”。
激智科技主要生产背光模组中增亮膜和扩散膜。公司自研配方,在 PET 基膜上进行涂 覆,产出光学膜卷材成品,提供给下游光学膜切企业按照终端厂商的定制化要求裁切成光 学膜片材后提供给背光模组厂或液晶模组厂,再用于液晶模组的加工、制造,并最终应用 于终端电子产品。
扩散膜:扩散膜呈毛面半透明状,具有光扩散功能,是一种能促使光照亮度均匀化的 膜材。扩散膜分为上下两张,其中下扩散膜贴近导光板,用于将导光板中射出的点光源转 换成均匀分布、模糊网点的面光源。上扩散膜位于背光模组的最上侧,具有高光穿透能力, 起到改善视角、增加光源柔和性,起到了扩散及保护增亮膜的效果。
增亮膜:增亮膜也叫棱镜膜,位于下扩散膜之上,分为上下两张,通常是使用 UV 固化 的胶水,在 PET 的表面微复制成型棱镜结构,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利用棱镜结构修 正光的方向,使光线正面集中,并将视角外未被利用的光线经折射、反射,回收与利用, 从而提升背光源的亮度。增亮膜种类较多,除了普通棱镜结构的增亮膜外,还存在如微透 镜增亮膜(增加了微透镜结构,兼具部分扩散和增亮效果)、反射偏光增亮膜(将下偏光片 反射回来的一半偏振光重新利用,又叫做双倍增亮膜、核心层)等高端增亮膜。
当前传统增亮和扩散膜全球市场空间约 90 亿元,大多分布在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未来光学膜需求仍然向好,尤其是国内市场增量明显。在产品形式上,单张膜向复合 膜升级趋势明显。具体来看:
(1)光学膜需求的景气度高,尤其是国内市场,支撑点主要来自大屏趋势的持续、创 新应用、LCD 持续占据主流地位和面板产业链的转移。
1)电视大屏趋势持续。 2019-2021 年平均尺寸 CAGR3 约 4%,平 均尺寸达到 49 英寸,后续仍将持续保持增长。
2)创新应用带来显示行业新一轮增长。2010 年到 2015 年,全球显示行业出货量高速 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 19%,智能手机占据了其中最大一部分增量。2015 年到 2020 年, 全球显示行业处于平稳增长期,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预计从 2021 年开始,全球 显示行业将进入下一个快速增长期,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可以达到 7%,主要增量来自于车 载屏幕和交互式屏幕等创新应用越来越多,带动光学膜需求量开启新一轮增长。
3)LCD 仍将是显示面板的主流。随着市场表现改善及 miniLED LCD 电视需求带动, 预测未来虽然 LCD 面板产能增速不如 OLED,在显示面板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 LCD 面板的绝对量仍在持续提升,2020-2025 年复合增速约为 3%。
4)下游面板产业链持续转移。当前国内京东方和 TCL 等国内面板厂商占据市场约 60% 的份额,随着国内屏厂继续扩产和后续韩企退出,国内面板市占率仍将持续提升,上游国 产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量明显。
复合膜主要由扩散膜、增亮膜及其他高端膜类经过复合工艺开发而成,一张复合膜可 以实现多张传统单张膜的效果,其核心优势在于 1)避免基材的多次使用,降低模组的厚度 和成本;2)提高组装的效率;3)避免光源能量的散失,提高显示效率;4)复合膜更稳定, 特殊结构多包裹在内部,可以避免结构的刮伤。其缺点是整体辉度不如单张膜叠加、生产 难度高,但随着技术进步,辉度差距在快速缩小,复合膜是光学膜未来的主要趋势,当前 复合膜主要为 2-3 张膜的复合产品,如 DOP(扩散膜+增亮膜复合)、POP(增亮膜+增亮 膜复合)、DPP(扩散膜+增亮膜+增亮膜的复合)、COP(扩散膜+反射偏光增亮膜+增亮膜 的复合)等。
当前量子点技术使用过程中通常搭配 MiniLED、反射偏光增亮膜(核心层)一起使用,实现顶级的亮度和色域的显示,量子点 技术在亮度、色域、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均显著优于 OLED,在柔性和厚度要求不高的 大尺寸领域,量子点显示渗透率明显快于 OLED,且有望成为新一代大尺寸主流显示技术。
量子点膜是量子点技术应用在液晶显示领域最重要的一环。量子点膜原料主要为量子 点、阻隔性树脂以及光学级水氧阻隔膜。量子点膜将量子点分散在树脂材料上,并进行膜 片化,用 2 张水氧高阻隔膜对其进行包夹封装,形成类似三明治的多层复合结构。水氧阻 隔膜是通过 PET 基材涂覆加工得到,上表面是微纳结构,具备一定的扩散或增亮效果,下 表面是 SiO2 涂层,起到阻隔水汽和氧气的作用。
在传统液晶显示升级为量子点显示(QD-LCD)过程中,首先白光 LED 改为蓝光 LED, 其次量子点膜替换传统扩散膜,用复合增亮膜(也叫复合棱镜片)进行增亮,复合增亮膜 一般是扩散+核心层+增亮膜的复合膜(COP)或扩散+核心层+增亮膜+增亮膜的复合膜 (CPP),整体背光模组结构不做调整,相应升级成本不高,便于产业化推广。
2019 年选择 QD-LCD 的用户是 OLED 的 2.5 倍,在 75 寸以上的大屏,QD-LCD 的用 户更是 OLED 的 12 倍,目前除三星、TCL 外,越来越多的电视厂商推出量子点电视且作为 其旗舰机型。 2019 年量子点电视出货量 600 万台,2020 年量子点 电视预计出货量 1000 万台,渗透率 4.5%左右,且仍在以较快的速度提升,按照目前量子点膜平均售价 120 元/平米计算,当前量子点膜市场空间约 12 亿元,预计 2025 年 QD-LCD 渗透率 10%以上,对应量子点膜市场规模约 24 亿元。此外,由于量子点显示一般搭配核心 层或者 CPP、COPP 等高端核心层复合膜,量子点技术的推广也将带动高端膜需求增长。
公司成立之初以光电显示领域薄膜起家,主要从事扩散膜和增亮膜的研发生产,不断 研发创新突破,深筑护城河,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客户包括三星电子、LG、索尼、松下、 Arcelik A.S.等国外厂商,小米、创维、TCL、海信、海尔、康佳、长虹、京东方、富士康、 华为、VIVO、OPPO、冠捷、海康威视、合力泰、国显科技等众多国内终端厂商。1)传统 产品扩散膜、增亮膜优势稳固,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当前扩散膜及增亮膜均占据 全球市场份额第一。2)公司在光电显示领域前瞻性布局,紧抓显示行业前沿轻薄化、Miniled、量子点等高端显示技术,复合膜、量子点膜等高端膜已进入收获期,实现了业务的快 速放量。
(1)扩散膜:公司 2020 年扩散膜销量 3730 万平,收入 2.4 亿元,优势领域是大尺寸 显示,整体销量市占率超过 20%,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的东旭 成、双星新材、凯鑫森,乐凯集团等以及海外的韩国 SKC、日本惠和等。扩散膜的国产化 率高,国内产能快速投放下,产品呈降价趋势,竞争激烈,毛利率被压缩至 30%以下,叠 加复合膜和量子点等先进技术趋势的替代,预计公司扩散膜对外出货呈小幅收缩态势,逐 步转向更高端领域。
(2)增亮膜:公司 2020 年增亮膜销量 5053 万平,收入 4.98 亿元,优势领域是大尺 寸显示,整体销量市占率超过 20%,同样位于行业领先位置。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内南洋科 技、双星新材、华威新材料等以及海外美国 3M、中国台湾迎辉、韩国 SKC 等。增亮膜技 术难度大于扩散膜,竞争格局也好于扩散膜,未来公司增亮膜将持续高端化,进军小尺寸 领域,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 3)量子点膜、复合膜等:2020 年公司高端膜类销售额 3.36 亿元,同比增长 149.7%,2021H1 实现收入 2.4 亿元,同比增长 95.5%,量子点和复合膜均实现了技术和 客户突破,业绩开始爆发式增长。这一领域技术难度高,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目前 还处于国产替代的初期,前景光明,利润丰厚。
量子点膜主要参与企业有海外的三星(QDvison),国内企业主要是激智科技和纳晶科 技。2015 年公司与 Nanosys 签署《QDEF 合作许可项目协议》,由 Nanosys 向公司提供一 项非排他性、不可转让的、与 QDEF 相关的特定专利和诀窍的授权许可。公司使用 Nanosys 或其批准的供应商所制造的 QD 原材料,Nanosys 免收授权许可费用。2017 年公 司与 Nanosys 加深战略合作,公司运用 Nanosys 量子点材料批量生产量子点膜,市场份额 快速提升。2020 年公司量子点膜产能 150 万平,销量 55 万平,目前处于产能处于快速爬 坡阶段。
复合膜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海外 SKC、3M,国内企业主要是激智科技、双星新材、凯 鑫森等。公司在 3M 核心层基础上,开发了 COP,CPP 等核心层复合膜,持续占领高端市 场,未来将充分受益量子点技术和复合膜的渗透率提升,实现业务的快速地增长。2020 年公 司复合膜产能 1000 万平,销量 895 万平,接近满产。
近期,公司定增拟扩建 800 万平小尺寸增亮膜、200 万平量子点膜、3000 万平复合膜 产能,项目总投资 3.7 亿元,完全达产后三项新增产能预计实现收入 0.84、1.8 和 4.72 亿 元。高端产品占比预计持续提升。
综合来看,量子点膜和复合膜渗透率快速提升,前景光明,高技术难度使得产品价格 和竞争格局良好,利润率较传统扩散、增亮膜明显高。激智科技依靠研发优势和精密涂布 技术,在量子点膜和复合膜方面国内明显领先,随着后续量子点膜和复合膜渗透率的继续 提升,公司高端产品占比也将持续快速提升,带动公司光学膜业绩持续增长、利润率迎来上升拐点。
公司以光学膜业务起家,核心技术为精密涂布+微纳加工+对设备的理解掌控等为代表 的精密膜加工工艺,技术具备较强的复制扩展性,在新产品和下游新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 具备较强能力,光伏膜、汽车窗膜等与公司光学膜存在一定技术同源性。当前公司光伏膜 在多个下游客户实现突破,汽车窗膜也借助国内新能源汽车崛起实现了量产,迎来业绩收获期。
光伏组件目前主要是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双玻组件需要两层玻璃、封装胶膜和边框 作为辅材;单玻组件需要玻璃、封装胶膜、背板(含透明背板)和边框四大辅材。目前双 玻组件占比近 30%,仍以单玻组件为主,未来双玻渗透率预计持续提升。
光伏背板的原材料主要有 PET基膜、氟材料和胶粘剂。其中 PET基膜主要提供绝缘性 能和力学性能,但耐候性比较差;氟材料主要分为氟膜和含氟树脂两种形式,提供绝缘性、 耐候性和阻隔性。光伏背板按含氟情况可分为双面氟膜背板、单面氟膜背板、不含氟背板, 因其各自耐候性等特性适用于不同环境,总体来说对环境的耐候程度依次为双面氟膜背板、 单面氟膜背板、不含氟背板,其价格一般也依次降低。
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处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中间位置,包裹住电池片并与玻璃及背板 相互粘结。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的主要作用是为太阳能电池线路装备提供结构支撑、为电 池片与太阳能辐射提供最大光耦合、物理隔离电池片及线路、传导电池片产生的热量等。 目前,EVA 胶膜和 POE 胶膜是主流的光伏封装胶膜材料,占比分别约 78%和 21%。其中 POE 胶膜具有高水汽阻隔性率、高可见光透过率、高体积电阻率、优秀的耐候性能和长久的抗 PID 性能等优良特性,且 POE 独特的高反射性能能够提高组件对太阳光的有效利用率, 有助于增加组件的功率,并能够解决组件层压后的白色胶膜溢胶问题,在双玻中的应用广泛。
光伏背板:公司 2017 年与宁波广捷共同出资设立宁波激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最初持股 35%。2018 年在光伏行业景气度底部时增资宁波激阳,持股比例提升至 51%,完成控股, 正式开辟光伏新能源领域业务。后续分别于 2020、2021 年分别受让 10%股权,当前控股 比例达 71%。公司掌握光伏背板及胶膜核心材料、配方及生产工艺,当前主要量产双面含 氟背板 TPF,KPF,以及单面含氟背板 TPO、KPO,透明背板等产品,已完成晶科、隆基 等大客户导入并量产交付使用。2020 年公司光伏背板膜产能 3000 万平米,销量 2707 万平 米,收入 2.63 亿元,同比增长 59.5%,2021 年 H1 营收 2.4 亿元,同比增长 139.4%,一 路高歌猛进。
封装胶膜:公司近期拟定增拓展太阳能封装胶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 2.9 亿 元,拟投入募集资金 2 亿元,建设期 3 年,项目产能 9000 万平,主要产品为 POE 封装胶 膜(含 EPE 共挤型 POE 胶膜),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安徽激智负责实施,全部达产后预计可 贡献收入 7.8 亿元。
车窗膜主要用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玻璃上,具有隔热防晒、防紫 外线、避免碎裂脱落等功能。车窗膜具有抗磨层、PET 安全基层、金属隔热层、复合胶粘 剂、UV 吸收层、透明 PET安全基层、安全胶粘剂、高透明 PET离型膜等结构。
窗膜生产技术经历了五代,技术工艺不断提升。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窗膜的生产 工艺由涂布与复合工艺向染色工艺、真空热蒸发工艺、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及改进版本)、 纳米陶瓷技术不断发展,其中,染色和真空蒸发工艺产品质量低端,但价格适中,占据一定 的市场占有率;真空磁控溅射技术、纳米陶瓷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较好,是窗膜的高端水平。
汽车贴膜率 85%,2020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 2018 万辆,商用 汽车 2020 年销量 513 万辆,加上我国 2 亿辆汽车存量的窗膜置换,估计车窗膜市场容量 累计约 1.5 亿平方米,市场空间超 400 亿元。
目前中国汽车窗膜市场正处于产品升级 换代、进口品牌被替代的历史性阶段,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被稀释,国产窗膜品牌正 在将触角伸向中高端市场,国产汽车窗膜企业潜力较大。公司汽车窗膜业务由全资子公司浙江紫光负责,采用全新“6+1”专利技术,改变了传 统窗膜的制造工艺,所生产的系列产品具有不起泡、高隔热、不氧化发黑、无胶痕、低反 光等特点,且不影响 GPS、ETC、手机等通信、安全防爆需求。相关产品防紫外线 全防紫外线级别。公司窗膜业务主要包括车窗膜,车衣膜以及新能源车挡风玻璃 及车门两侧的装饰花纹涂布膜等,已经实现了量产交货。2020 年公司窗膜业务整体实现营 收 6962 万元,同比增长 34.7%,2021H1 窗膜营收 3977 万元,同比增长 87.8%,已具雏 形,后续将持续贡献增量。
公司培育多项业务,包括 OCA 光学胶、OLED 发光材料、微型 OLED 显示技术、柔 性显示材料和 PET 基膜等,有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具体来看:
1)OCA:公司子公司天圆新材料负责 OCA 光学胶业务,公司持股比例 53%。项目核 心研发团队负责人为李巡天博士,此前任职于深圳慧谷工程材料公司。公司于 2020 年成功 研发 OCA 光学胶,具备初步量产的能力, 2021 年 6 月公告拟投资 5000 万元建设年产 700 万平方米的柔性触控显示用 OCA 功能光学膜生产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拟利用已建的空 置厂房,新设一条 OCA 生产线)上游 PET 基膜:
公司通过宁波沃衍投资宁波勤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年产 能达 5 万吨,主营产品为光伏背板基膜、扩散膜、增亮膜基膜,新产品光学膜基膜于 2019 年底实现量产。目前国内市场高端光学膜基膜主要是由 3M、SKC、三菱等日韩和美国公司 把控。由于行业周期原因及宁波勤邦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宁波勤邦业绩增长强劲。宁波 沃衍目前持有宁波勤邦 27.59%的股权。
激智科技作为 LP 的宁波沃衍于 2017 年投资 OLED 发光材料公 司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沃衍目前持有宁波卢米蓝 22.05%股权。卢米蓝在 OLED 升华后发光材料的工艺、专利研发方面优势明显,与激智科技的下游客户及产业化 能力协同效应强,卢米蓝亦获得小米产业基金的投资。
2021 年 3 月,公司持股 5%以上股东香港 TB、俞根伟、激扬投资、叶伍元与小米科技 (武汉)协议转让公司股份手续办理登记完成。授予转让价格为 29.73 元,手续办结后小 米科技(武汉)持有公司 5%的股权,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小米科技(武汉)为小米通讯技 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先生。
小米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跃居第二,达 17%。而小米电视出货量连续 两年国内第一,同时进入全球前五。小米作为重要的终端厂商,公司与小米的合作将进一 步拉近公司作为材料厂和终端厂商的研发配合关系,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1)公司当前 产品有望通过终端厂商的认证进一步获得小米系旗下的产品份额;2)公司有望和小米共同 在新品研发上形成伴生关系,在前沿产品应用方面保持深度合作,提升公司在前沿领域的 研发竞争力。
假设 1:光学膜业务,假设各项产品产能投放和客户导入进度正常,预计传统增亮膜和 扩散膜销量平稳,量子点膜、复合膜等高端膜爆发驱动快速地增长,OCA 光学胶业务在 22- 23 年贡献较大增量;根据各项产品利润水平,假设光学膜业务总体毛利率分别为 27.4%/28.9%/29.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