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红色旅游首倡地,我省红色旅游起步早、名气大,令人津津乐道。近年来,我省以“四个摇篮”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依托丰富而独特的资源优势、政策叠加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围绕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的目标,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切实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跳出江西放眼全国,各地旅游发展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如何推动我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省政协将“发挥‘四个摇篮’独特优势,全方面推进我省红色旅游高水平发展”列为2022年专题协商课题。调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调研组才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思考;既指出我省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为我省红色旅游的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来到瑞金,走进叶坪旧址群,参观苏区中央局旧址、“一苏大”旧址,眼前屋舍俨然,树木苍翠。“一部共和史,开篇叙瑞金。”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到这里,追寻红色足迹,回望红土地上的光荣岁月。
不仅是瑞金,江西拥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点缀于秀美山水之间,就如同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全省境内有2344个革命遗址、旧址和纪念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全省87个县(市、区)分两批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红色是江西最鲜明的底色。这片红色圣土浸染着无数革命烈士鲜血,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江西,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道不尽的红色情怀。可以说,红色资源遍布赣鄱大地,把江西染成了独具魅力的红土地。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为江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条件和环境。江西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发展红色旅游。20多年间,一路探寻一路歌,有过无数的精彩表现,江西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如今,我省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全省建设有红色旅游A级景区30个,全国红色旅游系列经典景区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个。江西犹如一个无形而强大的磁场,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参观者。行走赣鄱大地,走进一处处革命旧址、瞻仰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历史余音在这里久久回荡,感动充盈于心。
借用同志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大概能勾画出我省红色旅游发展之旅。“久有凌云志”,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此后“风雷动,旌旗奋”,砥砺奋进,一路迅跑。2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谈笑凯歌还”,我省红色旅游取得了成绩、争得了地位,“高路入云端”。但发展不停步,创新无止境,怎么样保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坚定态度和奋进姿态,推动红色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继续走在前列、领跑全国,值得深思。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版图时,各地已是风起云涌,你争我赶,有群雄逐鹿之势。
观他人之长,开自己生面,调研组先后深入延安、韶山、古田、遵义四地调研,学鉴兄弟省市红色旅游景区成功经验做法。调研路上,大家以普通游客身份参与,开展“体验式、沉浸式”调研,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政府部门、景区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力求“摸得透”“研得准”“讲得对”。
来到延安,走进延安红街,人们流连忘返。为加快红色旅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延安市引进企业投资120亿元打造延安红街,通过1.5公里长的主题街区串起5个红色主题广场,吸引了众多游客。2020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延安红色旅游综合收入仍达到近300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主导性产业。现在单一的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已经没办法满足游客对于红色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延安红街不仅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是完善红色旅游综合功能的创新,更是红色旅游表达方式和游客体验感的创新。
走在福建古田的大街小巷,时不时能碰见一队队精神饱满、身穿统一服饰的游人。目前,古田镇建成了多处特色乡村旅游点,形成了连片风景线。古田旅游区一直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把红色文化跟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把生态旅游和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华丽转身。红古绿齐头并进,多业态融合发展,是各地普遍做法。近年来,遵义、韶山、古田等地将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相融合,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推进产业体系逐步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红色旅游+”加出了多彩新天地。
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遵义赤水河畔的四渡赤水实景实战体验园推出了《四渡赤水出奇兵》实景演出、青杠坡战役实战体验等红色旅游项目,市场反响良好。体验游让游客从被动观光到主动参与体验,让红色文化生动起来。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通过智慧科技的融入,用“动态式”“沉浸式”“年轻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新的赋能,给游客以全新的红色旅游体验,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员总会向游客着重介绍那张承载了那场“真理之辩”的会议桌。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讲好红色故事,遵义重视挖掘红色资源,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做到见物、见景、见史。
反观我省,总体而言,纵向和自己比,我们成绩巨大,而横向和他人比,我们短板不少。我省红色旅游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任旧存在,需要尽快破解。
红色江西,曾经有多少人带着神往的目光,踏着敬仰的脚步,受到心灵的激荡,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重复同样的经历……
全国各地都在全力发展红色旅游,满园红色斗艳,我省红色旅游何以别样红?全方面推进红色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们要干的“硬活”还很多,该破的“难题”仍不少,要做的“文章”也很多。调研组从做好规划、落实、放大、升级、融合、联动、加减等7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省红色旅游发展正从量的增长进入到量质双升的阶段,一方面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发展理念需要创新,新的产业化格局需要重构;另一方面推动红色旅游高水平发展又要克服各种困难,满足多方面需要,打造旅游特色精品,二者之间迫切地需要一种可行的“桥梁”进行承接,其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规划。调研组认为,要接续做好总体设计,科学编制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发挥“四个摇篮”独特优势,打造中国最美红色旅游首选地;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在强化四地竞争优势的同时注重彰显各自特色,提升“短板”,防止“木桶效应”。
红色培训是我省发展红色旅游一个响亮的品牌。“全国红培看江西”“江西红培看井冈山”,已是业界的普遍共识。全力发展红色培训,既是“四个摇篮”做实红色旅游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红色旅游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引擎。调研组建议,放大“长征出发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三块金字招牌效应,整合打造红色教育培训顶级品牌;放大“全国红培看江西”溢出效应,全面布局推进青少年红色研学游基地建设;放大“红色摇篮”旅游效应,有机融入“江西风景独好”品牌。
转型升级是唱响“四个摇篮”品牌、推动我省红色旅游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亟需通过“红色+”“产业+”“科技+”的良性互动,推动红色旅游业态创新,提升红色旅游高水平发展的核心优势。调研组建议,各地应抢抓管理升级,在“四个摇篮”重点红色景区探索实施红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市场化水平;加强品质升级,从供给侧发力强化配套服务,推动红色景区提档升级;加速产业升级,打造以需求侧为中心的高质量红色旅游创新项目;推动体验升级,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更多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鲜活力;借力科技升级,增强展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让游客全面立体直观感受红色历史;加大投资升级,组建省红色旅游投资集团,重点整合开发“四个摇篮”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发展只有以产业融合为主导,推动“红色+农业”“红色+工业”“红色+服务业”融合发展,才能形成产业链、生成附加值,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调研组建议,全省各地应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融合发展,争取向外界展现一个“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气势震撼人”的红色旅游新高地,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具体来说,各地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以红色为主导的多彩旅游服务产品,增加红色旅游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推动跨界融合,激发多边融合的多元效益;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推动红色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红利。
红色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消费,产业关联性强,这就要求红色旅游发展必须打破区划限制,对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相对有效整合及省际联动开发,推动跨省红色旅游合作发展取得新突破。对此,调研组建议,我省可建立红色旅游产业协调推进机制,将红色旅游纳入文化和旅游业“链长制”;成立江西省红色旅游产业联盟,在四地轮流召开联盟会议;全盘贯通四地红色旅游路径,打造江西红色旅游超级IP;加大省际联动力度,打造国家级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协作示范区;快速推进“四个摇篮”红色旅游融入国际化。
90多年前,南昌城里一声枪响石破天惊。如今,在旅游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也是探路者、开拓者。红色旅游看江西,期待我们再出发、再奋进、再跨越。(记者 龚艳平)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