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名字仅仅是一串数字代号;它来自万里之外;它是农产品,也是高科技产品;它的身世是个超级机密,它就是——
“你们卖的8424正宗吗?”每一年西瓜销售季,每一个卖瓜的都要无数次被“灵魂拷问”。
其实,8424是种子代号,只要用的是8424的种子,不管你在哪里种出来的都是8424西瓜。
但是在上海人的西瓜世界里,正宗8424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那就是“南汇8424”。
而在叮咚、盒马等电子商务平台,标注“南汇8424”的西瓜比其他产地的“8424”都要贵上不少。
每年南汇8424西瓜上市,绝大多数都是和阳澄湖大闸蟹上市一样的头等吃货新闻。
“今年,‘头茬’浦东品牌南汇8424是在5月1日上市销售的,由于今年冬春晴好天气多,8424西瓜集中上市期提早了7-10天。”
南汇8424能拿下8424界头牌,不仅因为它是上海最早引进8424的地区,还在于它和8424天然相配。
这一点,就连它的出生地都比不上(8424的出生地在哪里,我们下文会提到)。
邵云龙今年74岁,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和当年南汇农业局的领导,他可能是最熟悉8424的人。
南汇三面环水,空气中水分含量较高,温差大,无霜季也比较长,平均可达240多天,这些都是适合西瓜生长的气候;
南汇的土地很特别,是盐碱地,PH值在7以上。土地含盐量高,西瓜糖度也会增高。
“真要我讲道理讲不出来的,但何时播种,何时移苗,都有感觉的,这应该就是经验。”
稍等一下哈,在8424西瓜宇宙中心的南汇,还有一个小宇宙,吃货世界的歧视链是无穷尽且多维模式的。
“在上海,人们卖瓜都会打出‘南汇8424’的名号,而在南汇卖瓜,人们会特意说自己是‘书院8424’或者‘祝桥8424’。”邵云龙透露了这个秘密。
在这里,是以南汇钦公塘(清代上海市东部、南部沿海修筑的海塘,1972年被夷平放宽,成为川南奉公路的一部分)做了划分。
邵云龙曾带着南汇8424参加了多次西瓜评选,“钦公塘以东地区,像书院、三墩、祝桥、东海等地种的西瓜得奖率明显高于钦公塘以西地区”。
这其中的原因,又要回到之前所提到的“地利”上。由于更靠近大海,钦公塘以东地区土地的PH值都在7.2以上,高于西面地区。
只有“实生8424”才是西瓜宇宙真理。实生的瞧不上嫁接的,而若使用了植物激素,那更是低到了尘埃里。
那是1990年代后期,瓜农为了省成本省人工,不再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而是使用一种植物激素——坐果灵。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瓜农会戴上手套遮住瓜柄喷坐果灵,瓜柄不受影响,但一切开,全是白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常买到白籽瓜的市民知道要选择黑籽西瓜,瓜农也发现投机并不能创造更多利益(因为白籽瓜卖不高价格)。
和使用坐果灵的西瓜不同,采用嫁接手段的8424西瓜和实生的西瓜差别没那么大,所以这条歧视链是隐秘中的隐秘。
种惯西瓜的瓜农知道,今年种了西瓜后,一定要换种水稻,水旱轮作,让土地休养至少三年后,才能继续种西瓜。
所以嫁接苗作为一项科技技术出现,来解决“地差”问题。下面种上葫芦科的苗,比如南瓜、葫芦,上面再嫁接上8424。
“嫁接苗质量还可以,但口感偏硬,没有那种松脆之感。”浦东农业协会秘书长厉建飞说。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才可以认真负责地告诉各位读者,一定要讲“正宗8424”,那么它的严谨说法应该是——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南汇辖区钦公塘以东地区以实生方式种植的8424西瓜种子结成的成熟果实。
解决了“正宗8424”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解决另一个问题,8424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按照这些年各种“舌尖”的洗脑,大地里长出来8424这种人间美味,一定是“大自然的馈赠”。
然而,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8424从诞生到现在的种植模式,是不折不扣的现代农业的产物。
5月开始的西瓜季,上海的“吃瓜群众”买瓜时会忍不住嘟囔一声:“现在西瓜哪能噶‘巨’(贵)?”
而品牌8424的零售指导价也在7元左右,一只装西瓜(9斤以上)70元,二只装(8斤以上)130元,四只装(6.5斤以上)190元。
虽然现在南汇8424西瓜动辄几十元一只,但它的金贵程度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无法相提并论,那时西瓜可是“奢侈品”。
当年的西瓜需要凭卡限量供应,只有拿到医生证明的高烧病人才能买到一只“福利瓜”。
吃了西瓜必须把瓜籽留在桌上,营业员收齐之后交到果品公司,作为来年的种子。
那一年,气候反常,西瓜生长季节雨水偏多,气温偏低。上海郊区西瓜严重减产,到上市季节,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西瓜。
酷暑天吃不到西瓜让人烦躁,当年有“吃瓜前浪”一气之下,把买不到西瓜的苦恼写信给了上海市长汪道涵。
收到来信,汪道涵给分管商业的市政府财贸办领导打电话,要求重视人民来信反映的问题,从政策调整、财政扶持、交通优先等方面着手,彻底改变十来年每年盛夏买西瓜排长队的西瓜紧缺状态。
“1983年梅雨季节,南汇降雨量超过400多毫米。全县西瓜亩产量平均只有286斤,最差的生产队只有48斤8两,卖了7元68。”
当时上海的西瓜界“多雄争霸”,有浙蜜、湘蜜、解放、新红宝、平湖瓜、浜瓜等等。
西瓜虽然品种多,但质量不稳定,有的皮厚,有的味淡,有时一个品种口感还不错,但种子容易分离,无法传承下去。
陈生彬之前在新疆工作。作为农艺师,陈生彬调回南汇后,发现西瓜大多是黑皮瓜,一只有十几斤,而且并不太甜。
“伊选”的种子很快被引进到南汇试点种植,西瓜成熟时,口感果然令人称赞,鲜嫩多汁,鲜甜可口。
下阵雨,西瓜就会碎掉一片。运输一路颠簸又碎掉一大批。伊选从田头到变成商品卖,破碎率要达30%左右。
“对这个西瓜的评价是质量性状好,但农业性状不来事(不行)。”邵云龙总结说。
陈生彬继续搜寻,这一次,他了解到有一个名叫8424的西瓜品种,它完美地弥补了“伊选”的缺点,皮比“伊选”坚韧,但口感和伊选一样好。
8424的出生很高贵,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育种专家吴明珠女士培育的西瓜品种。
吴明珠和袁隆平是大学同学,这两位,一位让中国人“吃饱了”,一位让“吃饱了”的中国人“吃上好西瓜”。
8424这串神秘的代号,是指在1984年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表现最出色和优秀的第24组配比。
那么,这个配比是怎么配的呢?对不起,我们今天只知道,第24组这个配比,它的“母亲”是伊选,但“父亲”不明。
8424种子的培育涵盖了遗传学、生态、生理、生化等多学科知识,这颗种子是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
邵云龙只知道它有个神秘的代号B6,他记得有一年去新疆考察,在园子里看到了父本和母本的苗。
考察队的领导发现后,勒令他把果子交出来,这牵涉到科研保密,是很严重的问题。
有了这两层身份,8424的种子,不再像当年一样,用堂吃留种方式传宗接代了。
因为这种杂交一代,如果自行留种,会出现分离和重组,果实质量很差,必须得有专业的育种公司做育种。
8424在南汇落地之后,很快就显示出了它的“天选之瓜”的本性。它站上上海西瓜歧视链的顶端,只用了,一个种植季。
1988年,8424刚开始在南汇较大面积地引进,1989年6月成熟之时,就参加了由市农业局、市供销合作总社联袂主办的“上海市优质早熟西瓜展评会”。
在接受瓜果专家们对西瓜外观、剖面、皮厚等指标的考核后,它被评选为早熟西瓜的特优类佳品。
除了在上海市优质西瓜评比中屡夺金奖,它还走出上海,拿到过全国南方西瓜早熟品种评比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金奖等奖项。
当然了,作为“高科技产品”的8424刚“进驻”南汇的时候,走的是“上层路线”,对于植根土地的瓜农,还是有人不服。
有一位种“新红宝”很拿手的瓜农坚持不换种,且自信自己的瓜能打败8424。
那一年的西瓜评选上,这位瓜农种的“新红宝”斩获第六名,他再一看,霸占前五名席位的是南汇不同乡种的8424。
从此,这只个头很圆、大小适中、带深墨绿色清晰花纹的瓜,在上海的瓜王地位,32年不曾动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