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历经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后,我国农用塑料制品产业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农膜生产量世界第一;农膜覆盖面积世界第一,其中地膜覆盖面积3.8亿亩,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覆盖面积总和的1.6倍。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用薄膜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塑协常务副理事长曹俭就指出:我国农膜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农膜产量的60.5%,堪称农膜大国,但仅此而已。农膜行业要由大变强,还有非常长的路程要走。
农膜成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农膜专委会主任曹志强表示,2014年是我国农膜行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全国农膜总产量达到260万吨。其中棚膜118万吨,覆盖面积约6160万亩;地膜142万吨,覆盖面积约3.8亿亩,无论产量还是覆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农膜的应用,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促进种植结构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膜行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产量恢复快速地增长态势。2012年之前,我国农膜产量连续3年以超过10%的增长率快速地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2年农膜产量增长率降至7.74%;2013年增长率回升至13.6%;进入2014年,农膜行业保持旺盛活力,增长率达到15.7%,恢复快速地增长态势,且延续至2015年;今年一季度,农膜产量同比增长接近20%。二是中部农膜企业崛起,增长迅速。目前,河南农膜产量接近甚至有可能超过山东,对于均衡我国农膜产业格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中西部主要省份农膜产量首次高于东部沿海省份,我国农膜产量的重心开始慢慢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塑协副秘书长田岩在介绍我国农膜行业取得的成绩时指出:一是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品种数量翻番。“十一五”末,农膜高档、中档和低档产品比例为2%:38%:60%;“十二五”末这一比例将达到5%:45%:50%。产品结构得到逐步优化的同时,农膜品种由“十一五”末的20种,至“十二五”末达到40多种,翻了一番。二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过剩产能有所降低。2010年,行业内年产万吨以上骨干企业只有30家,年产3000~1万吨的企业只有50家;而目前这两类企业的数量分别达到42家和不足百家,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三是行业吨产品能耗下降了15%以上。四是科技成果丰硕,高端产品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档次质量有待提升 核心技术亟须突破农膜专委会秘书长刘敏和记者说,农膜行业“十二五”期间虽然取得重大进步,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还很大。比如,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农膜产品高档、中档与低档产品的比例,一般为20%:50%:30%,其中高中档产品占到70%,而我国高中档产品仅占50%左右,而低档产品供过于求,同质化程度严重;占86%的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水平、生产经营状况还比较落后,亟须加大改造力度;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偏低,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农膜市场任旧存在无序竞争,一些企业以次充好、以低价冲击市场,既损害农民利益,又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当前农膜行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包括高透明与长寿命多功能棚膜产业化;长效光生态、光转换农膜生产技术等。以创新实现产品功能化 推进降解农膜开发应用《农膜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草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规模以上农膜企业农膜产量年增长率维持在8%~10%的区间,通过提质增效,慢慢地提高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率;二是高、中、低端产品产量比例由目前的5%:45%:50%,达到10%:50%:40%;三是年产农膜万吨以上的企业由目前的42家增加到50家;四是通过开发新产品和设备改造,使吨产品能耗每年降低2%,5年共节能降耗10%,为我国由农膜大国向农膜强国的转变奠定扎实基础。在农膜产品发展趋势上,《草案》指出:我国农膜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化。具体而言,棚膜向长寿、流滴、消雾等功能发展,普及推广功能与寿命同步的涂覆型流滴、保温棚膜,研究完善和推广转紫外光、绿光为红光、蓝紫光等高效光生态膜;地膜向保护自然环境和清洁生产方向努力,加大功能性地膜的开发和新材料开发应用,发展普及长寿流滴除草增温防虫等功能性地膜,加快新型耐老化地膜的研制与应用;关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实验和示范进度,向无残留降解地膜方向发展。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会长张真和表示,农用塑料制品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朝阳产业。目前,国家正在建设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15~2020年将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使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得到一定效果控制。这些都给农用塑料制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塑料企业特别是农膜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开拓创新,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功用性农膜“十三五”潜力巨大
下一篇:黄金水道网运送价格表
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